歡迎訪問榮成市鑫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服務熱線:0631-7561835 / 7561148 / 7567077
今人不見古時月 三江兩岸又丹青
發布時間:
2011-09-09 17:29
來源:

《新富春山居圖》局部
宋雨桂在創作中
由著名畫家宋雨桂先生主筆、兩岸四地60余位山水畫高手參與活動、備受海峽兩岸關注的《新富春山居圖》于近日成稿,新聞發布會將于本月底在京召開。《新富春山居圖》長66米,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問世660年之意,是中國當代最長的山水長卷。 9月8日,《新富春山居圖》將在北京國家博物館首次與公眾見面,明年2月將赴臺灣等地巡展,參與此次活動的60位畫家的單幅作品亦同時參展。
在《新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期間,本報記者有幸獨家跟蹤采訪了主筆宋雨桂的部分創作過程。
夏夜的陶然園,收斂了日間些許燥熱,靜謐中若登上陶然亭,則隱約可見小亭一側被蓊郁林木掩映著的古樸小樓多出了點點徹夜常明的燈光。這小樓便是中國文聯書畫藝術創作中心之所在。 7月中旬,《新富春山居圖》的主筆、有著“鬼筆仙墨”之雅號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遼寧省美協主席、著名畫家宋雨桂與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以及宋雨桂的助手廣濤、震力、洪濤雅集于此,為《新富春山居圖》的最后成稿于燈下日夜兼程。 8月4日,當這幅寬60厘米、長66米的山水長卷收下最后一筆,已經為之奮戰近一年的宋雨桂和他的伙伴們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被美譽為“周侯籍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的陶然亭見證了這部意義非凡的山水長卷成稿的最后時刻,也目睹了宋雨桂與他的伙伴們在這個夏季揮汗切磋筆墨、挑燈創作新圖的令人感動的辛勞歷程。
創作期間國務院有關領導專程前來探望了畫家,并對《新富春山居圖》給予高度評價。
富春江上白了頭
《新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盛事,它不僅飽含著中華兒女對山河統一的殷殷期盼,也是一次重大的藝術探索與實踐。宋雨桂先生深諳這一點。因此,從去年領銜主筆《新富春山居圖》創作任務之后,他就撇開家事、畫外事,與他的助手們帶著一種責任和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當中去了。近一年的時間里,他一赴臺灣,三下江南,歷經秋、冬、春、夏四季,不分白天黑夜,除去實地考察寫生外,便是閉門謝客,于工作室或悉心構思或伏案創作。
宋雨桂說,他從來也沒有畫過這么長的畫。為了創作好這幅大畫他付出的太多了,真所謂“富春江上白了頭”。他習慣于站著作畫。為了搶時間,他每天大約都要俯身畫案十幾個小時。著名的旅美畫家、古書畫鑒賞家、收藏家、宋畫“朝元仙杖圖”的收藏者王己千曾贊宋雨桂作畫時“靜若處子”,但他自己說,實際上他的腰和他早年在部隊受過傷的腿在伏案時間長了的時候都很不“安靜”,他要靠頑強的意志力以及用各種止痛的辦法去讓它們“安靜”。在創作《新富春山居圖》時,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經常是夜以繼日昏天黑地,畫到興奮處已是廢寢忘食。
7月,《新富春山居圖》的創作已經進入尾聲,宋雨桂先生的工作室也從沈陽轉到了北京。是日凌晨,細雨蒙蒙,工作室里一片安靜,墻壁上掛著的書畫作品和墻邊古董架上擺著的陶藝、瓷畫、木雕等將長長的畫案環在地中央。此時,已經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宋雨桂正站在畫案前畫到富春江匯入錢塘江的重要一段。宋雨桂先生畫海的浪潮、波濤堪稱一絕。在他靈動的筆下,錢塘大潮仿佛帶著呼嘯波濤推涌滾滾而來。幾位助手以及“鐵桿兒”粉絲從晚飯后就一直邊忙乎邊屏氣息聲的觀看宋雨桂先生怎樣用大筆揮灑出錢塘大潮。猛然間,只見宋雨桂大筆一頓半晌未動,仿佛要用力按住錢塘潮頭般凝在那里,立時,筆下奔涌前行的錢塘潮水戛然而止收起嘯聲……這如此“力”透紙背的異樣筆法讓身邊的幾位助手和粉絲無不以為是“獨門絕技”出現了,紛紛忙著俯身細瞧,然而此時他們卻發現伏在畫案上的宋雨桂已經是小有鼾聲地進入他的“夢里山川”了。
為了早日完成這幅寄托著兩岸統一殷切期許的《新富春山居圖》,宋雨桂和他的助手們真的是太累了。
一幅奏響在宣紙上的“交響樂”
宋雨桂先生說,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把《新富春山居圖》的創作當成一項任務去完成。也談不上是與黃公望打擂,那是“關公戰秦瓊”挨不上。 “班門弄斧”、“東施效顰”的傻事兒他也不會做。他說,我們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不能簡單地將兩畫拿來比較。他只是慨嘆“今人不見古時月,三江兩岸又丹青”。他思考的是筆墨當隨時代,整個作品不僅要實現它所承載的特殊使命,還要從藝術的角度,探索對傳統筆墨的如何繼承與發展,如何用現代的筆墨語言去表述古老的繪畫命題,如何用西洋畫的透視、明暗變化等技法為中國筆墨生花等等。
他把《新富春山居圖》想象成一部開篇舒緩漸近曲調悠揚;中篇高潮迭起蕩氣回腸;尾聲漸去漸遠給人無窮回味的雄渾大氣的交響樂。
于是,在他的筆下,千島湖的初春便成了《新富春山居圖》華美樂章的“序曲”。裊裊水霧中蘆葦蕩與遠處小島連成一片,一群野鴨驀然間從幽靜的水霧中帶著鳴叫奮力飛出,如同優雅恬靜的樂曲中出現了幾個跳蕩悅耳的音符,構成靜中有動的美好畫面。
緊隨其后,繁華似錦春意盎然的三江口,白帆點點的七里揚帆,燦然怒放的玉蘭花等等,仿佛在陽光下淺吟低唱著春天的故事。
中篇進入夏秋之際畫面如洪鐘大呂頓起高潮,葫蘆谷的
作品的尾聲以湖心島、桐君山等景物在萬木霜天中遙相呼應,遠處西湖和錢塘大潮波浪起伏奔騰向前,仿佛悠揚綿長帶著回聲的交響樂的曲尾,讓人對新富春江的美好未來充滿遐想。
一時之盛舉 百代之瑰寶
《新富春山居圖》的恢弘大氣令觀賞者震撼而感動。品賞長卷的當今美術界權威評論家們都興奮不已,雖無“曲水流觴”,卻都紛紛暢懷援筆。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國學家饒宗頤(96歲,香港)、著名畫家陳佩秋、著名美術史論家王伯敏、著名畫家歐豪年(臺灣)等亦欣然為長卷題跋。
饒宗頤先生在題跋中這樣說:“新繪富春山圖合兩岸尖端畫家,冶中外嶄新之技法,表河山之繁華富麗,異前圖之冷淡枯索,誠一時之盛舉,百代之瑰寶。 ”
陳佩秋女士在品賞之時不覺擊節稱好,并對《新富春山居圖》與600多年前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從藝術的角度做了一番這樣的對比,她說:“展卷細讀,不覺擊節稱好,此卷不輸子久畫卷。子久卷純以水墨為之,以墨之濃淡分為五個層次;新卷以五種色彩紛呈而不俗,春有紅花,夏有綠草,秋有黃葉,冬有白雪,陽光與彩墨交相輝映,正與時代相合拍。子久卷主要以線勾山,而新卷以塊面為山,此乃中國畫以洋為中用之佳作。子久卷純以山水為元素,而新卷遠較此豐富,船非野渡無人,建筑亦為全新,漫卷山水,無子久之孤寂,有盛世歡天喜地之風貌,足見畫家心胸開闊,思想輝漫,筆墨精勁,實乃大陸與臺灣合作融洽,文化復興之實證。 ”
王伯敏先生則從美學史的角度對新圖予以評價,他認為:《新富春山居圖》,“乃曠世盛事,不獨關乎海峽兩岸之團結,亦有關國畫界對傳統藝術之再思考,余久居桐廬大奇山,南面為富春風煙,朝夕相望,甚感造化之神奇,益思此一圖乃當今高手暢懷合作,自非常之功,況又藝進乎與時代合拍,令人稱絕,余欣欣然是為之跋。 ”
歐豪年先生在跋中說:“藝術界亦多繪富春山川,而大氣磅礴,則當首推宋雨桂教授此卷……昔石濤力主筆墨當隨時代,今觀柜立意固與古合,而所強調時代風物形勝,亦與古離,真宜譽為21世紀之新,其亦符同鼎維新主義也耶! ”
美術界權威評論家薛永年、邵大箴、劉龍庭、劉曦林等也紛紛著文對《新富春山居圖》予以評說。其中劉曦林僅用標題的八個字即對《富春山居圖》與《新富春山居圖》做出比較說:一類風流,兩樣山河。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