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榮成市鑫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服務熱線:0631-7561835 / 7561148 / 7567077
清幽空明的水墨結晶
發布時間:
2014-03-18 12:00
來源:

竹塢人家必讀書
去年以來,聽說王伯敏先生幾次住院。雖然我也曾到過杭州,經常惦記病中的王老,很想去看望,但又擔心病重老人見了故舊前去探望會感觸難過。2013年秋有一次到杭州參加活動,周積寅先生說已與王老家人約好,要去看望他。我很想隨去,卻因研討會發言不得脫身。事后聽周先生說,王老在家休養,狀況尚好,見了客人很高興??戳死先速浰偷男鲁霎媰?,又一次地訝異:那么清幽明媚、鮮潤空靈的山水,竟出自一位病弱老翁之手!——這又是一種怎樣神奇的造化力量在驅使呢?
我與王伯敏先生相識20余年,最初的見面是在黃賓虹研究會。在王老新出畫冊中,有一張1988年我與他一起在雁蕩山的留影,便是黃賓虹研究會當時組織的一次寫生活動。之后,我們時常在一些活動中相遇,到杭州他也常邀我到他家。他給我的印象,是一位治學異常勤奮的謙謙學者。他研究畫學,既對畫史熟諳在胸,又注重于孜孜不倦的實踐。還記得好些年前在山東石島,他畫了大大小小不少山水,不少朋友都獲得了他的墨寶。當時我的印象,他畫的山水比較偏向于傳統,而他寫過不少談作畫體會的文章,則尤喜談用水。還記得小川那時出過一本黃賓虹技法解說,其中有不少局部技法圖例便是王老畫的??戳送趵袭嫷氖痉秷D例,感覺他在筆墨格法上取自賓老,在靈動用水上則已參以己意。
大約又過了兩年,我見王老新出一山水小冊,忽覺眼前一亮:其山水格法還是傳統的,色墨之相映卻顯那么清新鮮亮!畫上濃墨點線之凝聚如漆,而淡墨之輕拂揮運,則顯氤氳暈化;其石綠石青濃施若凝脂,汁綠花青朦朧掩映,時見沖淡鮮潤之趣。王老自如把控氣局,在氤氳演化的色墨之間,他又喜隨筆點綴修竹民居及遠浦行舟,給清幽寧靜的山水帶來一片勃勃生機。他這渾融而清新的畫風,讓我想起他常說的獨門技法——鋪水、注水、凝水和潑水。而這,又是怎樣一種讓人驚詫不已的神奇技法呢?
懷著探究的好奇心,我曾登門向王老求教。我說及油畫與水墨畫的不同,材質差異亦為關鍵:水墨畫以水來調墨調色,而它又怎及油畫用油調色來得厚重呢?明代徐渭喜用膠來調色墨,恐怕不僅為了助控紙之滲化,亦可使墨之暈化顯出空明的厚度。王老望著我會心地笑了。他解說傳統中國畫調膠,用的是中藥白及,傳統制筆也用白及來收攏凝聚筆毛,否則筆毛散開了就不好使——呵,筆毛也與色墨一樣需要凝聚收攏,這里面竟含有相通的奧理!王老用鋪水、注水、凝水和潑水的不同水法,使色、墨、水之間產生沉浮、收放和聚散的微妙變化,以表現山川氤氳氛圍那種揮之不去的凝厚的空明,而這不僅關乎功力之修持發揮,亦關乎材質之探索嘗試。王老同意我的分析,他認為目前國內中國畫顏料制作不及日本講究,故他亦嘗試用些日本水彩顏料,覺得效果不錯,可以改變水墨山水偏灰偏暗、色調變化不大的固有面目。
我對這樣一位深究傳統的學者作畫,竟敢于作突破性的大膽嘗試,不由肅然起敬。王老作畫充盈生機的心態竟那么年輕,而現今不少比他年輕得多的中國畫家卻因循保守、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相比之下豈非令人汗顏?
從這時開始,我覺王老山水畫升華的突破口已臨,不禁暗暗懷著一種期待。不料之后一是人事繁雜,王老雖不為騷擾所動,畢竟心緒受到干擾。再有就是他受病之困擾。這期間,家鄉天臺為他建王伯敏美術史論館開館,而我正好要赴法參加一個中法交流活動,未能出席,便發去了我的祝賀信。
經歷了幾許懷念,這次見到周積寅先生帶回的王老新畫冊,我不由心頭一震!王老的一些新作,韻致郁密與疏淡、凝厚與空明相映生輝,畫面看去薄霾微翳,好像有股乳白的霧氣,氤氳彌漫于鮮潤清亮的山水,顯得既清新又渾成。我詫異他這種非古非今的獨特面目,原本亦是從傳統修煉中來,竟能既見作者筆性,又蘊造化之靈,充盈鮮靈微妙的自然氣息,應為時下被傳統所困的不少山水畫家所望塵莫及!王老新出的畫冊,題為上海高校教育高地建設項目的“大師藝術教育經典”,顯然與而今大量自費出的畫冊不可同日而語。這也說明只要是佳作,畢竟有人賞識呵。
我懊悔未能隨周積寅先生前去看望,決定第二天再去登門拜訪。王老太太見了我,已認不出是誰,她堅稱王老身體不佳,謝絕見面,任怎解釋也沒用。最后我只得寫下名字,讓保姆進去傳話。王老一會便出來了,他顯得有些瘦弱,很高興地與我握手。因他耳背很重,我們便用紙筆交談。我先問候他的身體,他連連擺手顯示并不在意,于是我們竟興奮地談藝近一小時。要不是老太太出來阻攔說王老要休息,這種難得的交流還會延續,但我只好與王老依依地告辭了。
我最近喜用電腦,通過光的透入,來探究一幅中國畫是否佳作。電腦光的透入,可使山水佳作產生美妙幻變,而這正說明它與造化之幽微是相通的(若非山水佳作,再怎用光透入,它也絕變不出好的畫面)。我曾以這法來觀察近現代名家之作,可說屢試不爽。我馬上請王大川(王伯敏之子——編者注)把王老作品的光盤寄給我,用電腦光透入一看,王老那清幽空明的水墨結晶,頓時便生清純美妙的變化——其佳作與造化幽微相通,此乃尋常畫家所莫及也!
作為一位史論大家,為何他的畫能超脫凡俗,為不少專業畫家所不及?在與我隨性的筆談之中,王老給出了答案:“書畫,讀書余事;畫時,心一定要誠。”“我有時自己在做試驗:水沖墨,色沖墨,墨調色,不是在畫外調好再上,而是直接在紙上調。弄不好一塌糊涂,但必須試試。”王老作畫已擺脫了傳統技法之羈絆,他竟能將認真與灑脫、謹嚴與大膽的心態調合得那么微妙,而這又豈是一般畫家所能企及的?我將與王老筆談的幾張紙帶回,那里有使我頗感受益的東西,這將是我永遠的珍藏。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