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榮成市鑫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服務熱線:0631-7561835 / 7561148 / 7567077
筆墨春秋--記當代山水畫大家王伯敏
發布時間:
2010-06-07 08:46
來源:
王伯敏先生是中國美術學院資深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杭州畫院名譽院長,我國當代著名的美術史學大家和山水畫大家。
王伯敏,1924年出生,1947年畢業于上海美專,受業于國畫大師黃賓虹。王伯敏著作宏富,專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中國美術通史》、《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中國繪畫通史》等六部專業美術史出版,即學術界著名的“敏者六史”。其他專著如《敦煌壁畫山水研究》等四十余種,建立了完整的美術史學研究體系,有的填補我國以至東方美術史研究的空白,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和杰出的帶頭人,是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泰斗。
90年代初國務院頒獎表彰王伯敏“為發展我國文化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獎”,2004年獲“魯迅文藝獎”最高榮譽獎。
“吾道心有拙,但憐畫有神”,王伯敏教授是著名學者、學界泰斗,更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王先生結合對歷代山水畫的研究總結,提出傳統山水畫在章法、透視處理上的特點,發表了一系列精辟的見解,提出著名的“七觀法”理論(“七觀法”被編入《中國美術辭典》)。歷史上對中國畫的筆法,墨法都早有系統論述,卻很少有人關注用水的方法。王伯敏教授聯系自己的繪畫實踐,對山水畫技法中至關重要的用水理論作了規律性的認識和總結。他在《中國畫的“水法”》一書中提出的“水帶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水漬、凝水、鋪水”等,被繪畫界稱為“水法九種”,是對山水畫用水技法的高度總結和發展。對繪畫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同時,王先生并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中身體力行,是理論指導實踐的典范。
文人畫一向來作為中國繪畫的代表和藝術高峰的標志,“暢神達意”一直是歷代畫家的精神追求。文人畫追求立意在先,追求主題靈性之美,追求繪畫表現形式不拘一格,有法而無法,無法而生至法。畫家的情感、意趣、思想自然而發,追求真率之美,清新灑脫之局。“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伯敏教授在繪畫之構思布局造境方面,盡脫雕琢刻畫的匠氣,出入黃賓虹先生之門自有機杼,自建體范,王伯敏先生是為理想而繪畫,為自己追求而繪畫。
“山水有清音”,這是王伯老繪畫的寫照。深邃的思想,廣博的學識,高格的境界,長期的修養,加之爐火純青的筆墨表現手法使書卷之氣、悠雅之韻縱貫其作品。而近年老人已八秩高齡,進一步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選擇富春江畔蘆茨山居,靜心晚學,并對繪畫再次進行深層次研究和實踐,在大耄之年,默默錘煉著自己的畫風。有幸得觀近作數件,發現八十以后,王伯敏先生逐漸進入人書俱老,心手兩暢的變法之境,“筆墨已到化境初”,作品逾加渾厚華滋,氣象萬千,令人神往。
歷代大師畢生追求的縱意所如,衰年變法的跡象正在王伯敏老人筆下有意無意間真情流淌。這個時代,正是中國傳統繪畫呼喚新的大師的時代,我們對于王伯敏教授拭目以期
上一頁
下一頁